秦叔宝、尉迟恭:人气很高,却并非帅才,不能独当一面

时间:2023-08-15 12:46:33

如果做个调查问卷,以“你熟悉的唐朝名将”为主题,尉迟恭、秦叔宝的名气最大,人气最高。春节期间,许多家庭的大门都粘贴门神:秦叔宝、尉迟恭组合,关羽、张飞组合,这是门神的“常客”。

小时候了解唐朝,就是从秦叔宝、尉迟恭开始的。那么,秦叔宝、尉迟恭的实际军事能力如何呢?笔者认为,秦叔宝、尉迟恭属于“猛将”序列,却不是帅才,不能独当一面。唐朝初年,或者说同时代的将领,王玄策、李靖、李绩、薛仁贵、侯君集、苏定方,都要碾压秦叔宝、尉迟恭,但“熟知”的人不多。

王玄策,唐朝初期名将,却不被李世民看好。从职业上看,王玄策并非武将,也很少带兵打仗,却是一位被外交“耽误”的名将。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率使团前往天竺(印度),中途遭遇天竺截杀,损失惨重。

天竺的截杀,让王玄策十分恼火,他立刻前往尼泊尔、吐蕃招募士兵,然后攻灭天竺,俘虏国王等数万人,押送回长安,献给李世民。王玄策灭天竺,不用唐朝的一兵一卒,所率领的兵马,都是从其他国家“借来”,其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李靖,唐朝首席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620年,李孝恭挂帅南征,李靖实际指挥兵马,不到半年就消灭“萧梁”,夺取长江中上游。紧接着,李靖又挂帅征讨辅公祏起义,平定江浙地区。唐朝的疆域,北方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南方则是李靖打下来,两者不相上下。

629年,李靖出征漠北草原,节制李绩、苏定方、侯君集、薛万彻、薛万均等名将,冒着雪夜突袭阴山,击败数十万突厥骑兵。此战,李靖俘虏颉利可汗,洗刷了李世民“渭水之耻”,唐军威震塞外。平定吐谷浑之战,李靖还是主帅,其他将领受到节制。

李绩,唐朝名将,与李靖并列,也是独当一面的大将。629年,唐朝出兵北伐突厥,李靖是主帅,李绩则担任北路主将,截断颉利可汗退回沙漠之路。李靖垂垂老矣时,李绩经常挂帅出征,讨伐高句丽、吐谷浑、薛延陀、西突厥、吐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薛仁贵,唐朝名将,独当一面的大帅。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时,薛仁贵表现突出,从一位小兵干起来, 成为大将。“三箭定天山”,薛仁贵俘虏铁勒九部,得到十几万人,西域平定。高句丽最终臣服,也是薛仁贵打头阵。云州之战,薛仁贵击败突厥,斩杀一万余人,突厥势力衰落。

侯君集,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世民麾下名将,李靖、李绩、苏定方位列前三,第四应该是侯君集。639年,侯君集挂帅出征,节制十几位名将,远征高昌,将其灭国。可惜,侯君集太高调,后来还联手李承乾,想重演玄武门之变,被李世民处死。

苏定方,唐朝名将。629年,苏定方率200精锐骑兵充当前锋,冒着雪夜突袭“王庭”,李靖紧随其后,活捉颉利可汗,灭了突厥。可惜的是,班师回朝后,李世民将苏定方“雪藏”起来,不再重用。

李治继位,年过花甲的苏定方迎来高光时刻,征讨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灭了三个国家,还都俘虏他们的国王,苏定方确实厉害。

王玄策、李靖、李绩、薛仁贵、侯君集、苏定方,都可以独当一面,挂帅出征异域他乡,还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相对这些“帅才”而言,秦叔宝、尉迟恭则逊色不少,他们是猛将,却不是大帅,没能独当一面。

秦叔宝、尉迟恭,都是从其他阵营投奔或归降李世民,然后血战疆场,为唐朝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秦叔宝,无论是效力瓦岗寨,协助李密作战,还是投奔李世民,为唐朝厮杀,都没见他独自带兵征战。平定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刘黑闼,秦叔宝都是身先士卒,身中数箭而不退缩。

血战疆场,冲锋陷阵,秦叔宝当仁不让。李世民每次征战,秦叔宝都是充当秦王的护卫,追随主帅冲锋,从侧翼或者后方发起进攻。平定河东之战,秦叔宝击败尉迟恭,也是扮演前锋角色,与敌军厮杀。史载:“跃马挺枪,刺骁将于万人中,勇在力也。”

秦叔宝的优点,是“勇在力”,一个“力”可看出秦叔宝之勇猛,以及在唐军中所扮演的“角色”。与秦叔宝并列,尉迟恭也是如此,擅长冲锋陷阵,与敌军厮杀,而不是统帅大军团,独当一面。

追随刘武周时,尉迟恭也是扮演猛将角色,充当宋金刚的部下。与唐军交战,宋金刚出谋划策,协调各部兵马行动,横扫河东,俘虏包括李绩在内的多位唐朝名将。宋金刚战败,不是能力不行,而是粮食有限,无法跟李世民打持久战,拼消耗。

投奔李世民,尉迟恭也是凭借“勇猛”而受到重用。李世民曾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意思是,我手持弓箭,尉迟恭拿长槊,可以横扫千军万马。言外之意,尉迟恭擅长冲锋陷阵,是猛将。

纵观隋唐历史,秦叔宝、尉迟恭都没能独当一面,只是协助主帅作战,而不是自己挂帅出征。李世民善于用人,知人善任,如果秦叔宝、尉迟恭果真是“帅才”的话,岂能不重用呢?

李世民继位后,秦叔宝几乎没啥战绩,讨伐突厥、吐谷浑、薛延陀、吐蕃、铁勒等强敌,秦叔宝都没有参加。渭水之战,尉迟恭追随李世民出征,与颉利可汗签署“渭水之盟”,此后没啥战斗。李世民晚年远征高句丽,尉迟恭追随,但并未与敌军交战,只是随驾出征而已。

可以说,秦叔宝、尉迟恭只是猛将,却不是帅才,不能独当一面。名气很高的程咬金也是如此,猛将而已,不是帅才。655年,程咬金首次挂帅讨伐突厥,一败涂地,此后苏定方指挥唐军,横扫突厥,俘虏西突厥可汗。

唐朝初年,论带兵征战,王玄策、李靖、李绩、薛仁贵、侯君集、苏定方,都要比秦叔宝、尉迟恭厉害。尤其是李靖、李绩,位列“武庙十哲”,是古代名将的第一梯队,与吴起、白起、韩信等人“同台竞技”。

能列入“十哲”,足以说明李靖、李绩的强大。要知道,一向被看好的卫青、霍去病都没有入列,无缘“十哲”。卫青横扫匈奴,扬威域外;霍去病,长途奔袭作战的行家,“封狼居胥”,也无法挤进高手云集的“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