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咏荷词从午梦入笔,先写梦中悠然地驾一叶扁舟,徜徉于荷香流溢、烟水弥漫的西湖中。突然,急雨惊梦,起初还以为身在船中,雨打船篷。啊,却原来是雨点打落在庭院池荷上,只见那荷叶上的雨滴蹦跳、飞散,聚合如珍珠,最后聚在叶心,如一窝水银,清波般地泻下。词人用“却是”二字,巧妙地勾连梦境和现实。这首小令构思巧妙、新奇,笔调轻松活泼,其画面之鲜活、情趣之盎然,令人陶醉。
昭君怨·赋松上鸥
【宋】杨万里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这首词是词人辞官归隐江西吉水故里时的作品。上阕写词人静坐书房之中,意外地听见窗外松树上有沙鸥飞来,十分开心。“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中的“扑鹿”是飞鸟拍打翅膀的声音,讲的是自己偶然间听到屋外的松树顶上有鸟儿飞来,凭着生活经验他知道来的是沙鸥。于是叮嘱“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作者对鸟儿的到来非常欢迎,甚至还要让孩子们不要大声喧哗,以免惊扰了这些飞鸟。
下阕写沙鸥远飞,词人不免怅然若失。“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写了词人本来沉浸在鸟儿来访的欢愉之中,没想到它飞来没多久又飞走了,而且不知道将去何方,顿时失望之情流露出来。最后说“我已乞归休,报沙鸥”,是说告诉沙鸥,我已经向朝廷提出请求,要辞官归隐了。这时候,将沙鸥写成了人,自己和对方进行了沟通,从而表现了作者绝意官场,愿与沙鸥为盟的心志。
昭君怨·春怨
【宋】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阑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这是一首客中登楼思怀之作。
上片写春候。初春时节,南楼的雪影消尽,时值元宵灯期,小桃如从睡梦中惊醒,渐次吐蕾。“惊动”二字写春之初至,极为生新传神。元宵节本是万家团圆、喜庆欢乐的日子,而此时词人却在轻寒的细雨中独自凭栏,凝神远眺,心中情思无限。
过片承接上句,翻进一层写情思之浓。词人自叹还是莫去倚楼的好,因为极目所见,尽是烟水茫茫,只能徒增惆怅而已。词人为何惆怅呢?结拍欲说还止后终于透露出一些消息:原来他牵挂的是京城,京城的人,京城的情……但京城何处?词人纵目遥望,暮云遮断了望眼,神京渺不可见。于是,在这细雨、寒风、阴云中,归去无计的他,感到分外的孤独、凄凉,只能无奈地独自徘徊低吟。
这是词人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音韵谐和,文字晓畅,清新素雅,意蕴含蓄绵邈,耐人咀嚼寻味。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宋】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这首送别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二月,上阕写与柳子玉(名瑾)临别前夕的情景,笛声、绿窗、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织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浩淼幽邈的图画,渲染出送别前的感伤气氛。下片设想他日分别的情景。结拍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借多情的“飞絮”逐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分外含蓄隽永。
昭君怨·梅花
【宋】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是一首写梅的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山间人家的雪中竹梅图。词人设计的环境是:冬末,一场大雪降下,山中荒僻处的一户人家,院前有片竹林。尔后写闻到了奇香。香是从那片竹林中传出来的。仔细看去,原来是一枝梅探出了竹林。香是从那里发出来的。借此,词人议论抒情,“玉堂琼榭”也好,“竹篱茅舍”也好,梅花种下去,都是可以开花的。可词人更喜欢看“冷落”处的梅,而不喜欢“富贵相”的梅。因为在词人看来,冷落处的梅,更展示出它的品格。这自然也显现了词人孤傲清高的价值取向。
昭君怨·园池夜泛
【宋】张镃
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
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
这是一首描写月夜泛舟,赏游园池之乐的词。一个月明之夜,张镃和朋友们泛舟于园中荷池之上。舟行其间,凉风拂面,清辉如水,风荷点点,香雾空蒙,恍入仙境。清歌遏行云,诗情被酒催,于是有了这首词。词中将月明、风凉和花香之景,与歌声、酒意和诗情融为一体,词境清奇空灵,而又声色俱美,充满着一种清雅秀洁的艺术情调。其浪漫与洒脱较之李后主“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也不多让。
昭君怨·牡丹
【宋】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这是一首咏物词,借歌咏洛阳的牡丹,表达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上阕刻画了洛阳的牡丹,称其独步天下,远胜于扬州的芍药,因此说牡丹“若比广陵花,太亏他”。下阕抒发作者的惜花之情。不过作者的本意并非是这样,在最后一句揭晓了写这首词的主旨,借惜花来惜中州。通过对广陵花、济阳花的褒贬抑扬表现出来了对旧国旧都的感慨。
昭君怨·卖花人
【宋】蒋捷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这首词以轻倩活泼的笔调描绘了普通生活中极为生动的一幕:一个都市卖花人挑着鲜艳的花——就像挑着美丽的春色——“白白红红”。他走东家串西家,一路叫卖,这时一个活泼俊俏的丫头出场了。她仔细地端详了担子上的花色品种,很想买一束。于是回家请示主人:买梅花还是买桃花?全词不足四十字,却写了三个人物,有场景、对话、动作、声音、色彩、气味,犹如一出戏剧小品,演来活灵活现,情趣横生。
昭君怨
【宋】辛弃疾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开篇“人面”暗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故事,但全句的意思,却不是说人面不如花面漂亮,而是说人面不如花面常见。花到开时即可重见,可人面一别,却多年难见。见花有期,而见人难料。怀人不见,于是想登楼遥望,可独倚小栏杆,却被群山遮望眼。从春到秋,相思不减,以至于衣带渐宽人憔悴。
过片写秋天,却不直言秋天,而是用可感可视的“落叶西风”来呈现。写人憔悴,也不直说,而是说人与青山都瘦,就新颖别致。李贺有诗说“天若有情天亦老”,而稼轩则说,山与人一样有情,秋日青山陪着人一起瘦,想象新奇。结拍写白日见不到伊人,晚上能做场团圆春梦也好啊,偏偏连梦也不曾做过。此词语淡情深,主人公从春到秋、从日到夜都相思期盼,最终陷于深深的失望。
昭君怨
【清】纳兰性德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此词上阕写伤秋,下阕写怀人,总不离“相思”二字。虽然立意平平,但其构思和用字,尚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所谓“别有心情”,自是相思之苦。言“未是诉愁时节”,一则因为此情最宜在重逢时对那人当面述说,而现在倾诉的对象不在身边;二则既已明知所思之人不会突然出现在眼前,那就只想能在梦中相见,天色已晚,当及早入梦,无暇诉愁,偏偏又欲睡不能。不说“梦难成”而说“梦须成”,“须”字刻画心理传神。应已成梦,却未成梦,欲求成梦,无奈终不成梦,正见愁之深、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