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黄树森:“女学六祖 近代易安”

时间:2025-04-21 13:45:00

文/黄树森

冼玉清(1895-1965),斋名碧琅玕馆,岭南大学教授,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岭南才女,以学问名世,被陈寅恪誉为“女学六祖”,又擅诗词歌赋,被冒广生比作近代李清照。但寂寂无闻近半世纪,1990年代才再受学界关注,她的学术贡献和地位被忽略被低估了。“冼子之学,惜未为世人所知,只知其为当代女诗人,以有与名儒陈寅恪教授相与唱和而更得显名于今世,硕学贤者反不见张。”学人曾昭璇有此感慨。

冼玉清是南海西樵人。冼姓为广东土著,已有二千年历史,高凉冼夫人为族中名人,《隋书》《北史》均有传,苏东坡赞其“一心无磷缁”。粤剧《岭海风流》和最近上映的粤剧电影《谯国夫人》均以其为原型。1962年吴晗到广州看《岭海风流》,称剧中人为洗夫人,冼玉清撰文指出剧中人不姓洗而姓冼。冼姓各房祠堂和墓志碑铭,均作冼氏。全世界有二千五百座冼氏庙,高州占了八分之一,村村有庙,处处祭拜。我在随笔《高凉行》(见《黄树森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版)中对此作了扫描。

夏和顺新著《琅玕映翠徽——冼玉清传》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补偏救弊,怀志存道,重新评价冼玉清,诸多疑滞之处得以涣然冰释。和顺为资深媒体人,知名文化学者,著有《陈序经传》《叶启芳传》《容庚传》等,整理出版过《容庚北平日记》等。他疏快沉静,真实纯粹,作品均大放光彩,有广泛社会影响。他从中山大学毕业时,差一点成为我主编《当代文坛报》的办刊伙伴,后来又随我编辑《深圳九章》,过从逾三十载。

冼玉清

“开宗立派,女学六祖”

冼玉清撰述《广东释道著述考》,博览群书,精研考据,从版本着手,详细梳理禅宗缘起、发展、南禅地理分布,在禅宗“开宗立派”上有独特的学术贡献。此书述释家之作最为丰富,共列唐代至民国近百家,附释家言39家,清代以后为盛。曾昭璇称其为“国际水平的佛学著作”,揭示岭南释家文献远比其他地区丰富,为研究佛学及中国文化必备参考书。冼玉清对版本考证“亦胜于清代大儒阮元矣”。

此著校注精确,厘订谨慎。如释惠能《金刚经》释义二卷“首写六祖简介”,引《六祖大师缘起外记》《坛经》《指月录》《岭南名胜记略》《六祖缘起又记》《五灯会元》等文献为据。文末以“谨案”总结禅宗特点是“不须累世修行,不重大量布施,只要主观上觉悟,便可以成佛”。

广州为禅宗始祖达摩最初登陆中国之地,如今上下九路立有“西来古岸”石碑,华林寺、光孝寺均有达摩遗迹。而“变梵为华,始于六祖”,冼玉清指出六祖为禅宗真正创始人,禅宗创始于北朝而盛于唐宋,直接影响宋代理学,并远传朝鲜、日本。六祖惠能与五祖弘忍对白,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岭南地处亚热带,物产丰腴,人民聪慧,文化兴盛,禅宗“顿悟”思想即发端于此。

1951年春,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请夫人唐筼代笔,为《琅玕馆修史图》题七绝三首。其第一首:“流辈争推续史功,文章羞与俗雷同,若将女学方禅学,此系曹溪岭外宗。”将冼玉清比作“女学六祖”,评价极高。邱世友教授解读:“‘女学’指女性的诗文创作(并妇女之学)及学术研究,冼玉清教授不但诗词有很高的造诣,以清砺幽静为重,而学术研究则侧重史学”。“顿悟”法门强调“法无定法”,重视内心觉悟,禅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忧喜两忘便是禅。冼玉清研究释家著述,自然受到禅宗思想熏陶和影响,此即陈寅恪称其“女学六祖”的缘故。

陈寅恪题《琅玕馆修史图》第二首:“国魄消沉史亦亡,简编桀犬恣雌黄。著书纵具阳秋笔,那有名山泪千行”。痛斥修史“应时”,批判毫不留情,声色俱厉,肯定冼著自有见地,“羞与俗雷同”。第三首题诗有“忽展图看长叹息,窗前东海已扬尘”句,此后他的《无题》诗中又称“身处夷惠泣枯鱼”,以枯鱼自况,意同东海扬尘。此系陈寅恪历史节点“命运的情景”,要义在:虽东海扬尘,但不能馁于世,不能毁于节。

“流离百咏,近代易安”

冼玉清风雅蕴藉、婉娈细秀,是闺阁气才女的代表和典范。她营造的朋友圈及其集体绝唱,意义新颖,内容丰沛,贯通岭南大学及中山大学百余年历史,张举传统文化内核及人本主义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她参加香港“中国文化协进会”和广东文物展览会,参加陈白沙诞辰520周年纪念活动,刊行《流离百咏》,请人绘制《琅玕馆修史图》并广邀师友题咏唱和,大言炎炎,声振金玉,多元众声,文深意隽,洵盛事也。

《流离百咏》是冼玉清抗战八年颠沛流离中的忧时愤世之作,1949年9月自印成册,作为“琅玕馆丛著”刊行,冒广生为其作序。冒广生字鹤亭,江苏如皋人,生于广东,其先祖为《影梅庵忆语》作者、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冒广生学问淹博,为人豁达通透,被钱穆、张大千等赞为乾嘉以来经史文学兼擅的一代大儒。

冼玉清与冒广生相识于广东勷勤大学及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时期,两人志趣相投,相交忘年,亦师亦友。冒序介绍《流离百咏》:“其中分《途中杂诗》《曲江诗草》《湘南诗草》《坪石诗草》《连阳诗草》《黄坑诗草》《仁化诗草》《归舟杂咏》凡百首,自为之注,于山川道里训释綦详,使人读之,如亲历其境,而觉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焉。至其文字之美,犹其次焉者也。”

序中将冼玉清比作李清照,“其能诗词,能四六,能画,与易安同,其得名或不如易安,而其潜心朴学,且践履宋明诸子笃实之言,又不似易安”。李易安于海山奔窜、舟车戎马之间作《漱玉词》,古代才女生于乱世流离道路者无出其右,然其作并无纪事纪行。

陈寅恪先睹《流离百咏》,欣然题词:“大作不独文字优美,且为最佳之史料,他日有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者,必有所资可无疑也。”和顺在《洗玉清传》中解释:“建炎为南宋高宗年号,李心传编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广采公众史乘,百家记载,细加辨识,去芜存精,有宋之良史之誉。”

1950年夏,吴湖帆为冼玉清绘《琅玕馆修史图》,商衍鎏为题引首。商衍鎏,广东番禺人,清末最后一科甲辰年探花,著名文字学家商承祚教授之父。海内名流大家纷纷题咏唱和,极一时之盛,传为学林佳话。《冼玉清传》选录诸家精彩诗词,可供鉴赏,作者感慨此“可谓中国传统文人交往方式的标本,此后再难寻觅”。

痛陈时弊,遗响犹存

蒹葭楼主黄节,广东顺德人,岭南近代重要诗人,有“唐面宋骨”之称,辞任广东省教育厅长后复任北京大学教授。1929年秋,冼玉清北游走访黄节,并呈《碧琅玕馆诗》手稿。黄节作圈点,批示:“陈想未除,陈言未去,独喜其真。”

冼玉清与黄节交往甚密,谈时政谈学问谈艺术。冼玉清通信中谈到当时学风,认为“学校以学生为牟利手段,百计招揽,因此不能培植人才”,“学生进学校后敷衍塞責,其志在毕业取文凭,而非从师问道”,“因此学术日微而学风日坏”,黄节深以为然。学术日微学风日坏,盖有年矣,今日观之,积弊犹存。

1930年春,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兑现承诺,破例拨“九家村”住宅一栋为冼玉清藏修之所,此即碧琅玕馆。九家村坐落于康乐园西南区,位置大致为现在中山大学幼儿园至西大球场一带。钟荣光还说“吾子体面,亦学校体面”,这种解释亲切诱人,冼玉清因此终身以康乐园为家。她还赋诗解释拼命著书缘由:“树人千载事,岂为稻梁余。直道难为悦,穷愁遂著书。”被冒广生评为“浑厚”。

我入读中山大学时,冼玉清仍居康乐园,但已转而任职广东省文史馆。她的同事容庚、吴重翰等都曾是我们的授课老师。吴重翰教授曾在《岭南校报》撰文,劝谕学生即使不做完全的“学人”,“至少也不要离‘学人’太远”。精神的“浑厚”理当涵盖身心,由里及表,岭南百年弦歌不辍,浑厚学风浸渍濡染,代代相传。读《冼玉清传》,感叹传主坎坷离奇人生经历,也能感受岭南百年文脉的浑厚气韵。

自唐宋至近代以来,五岭以南思想发明,峰峦叠起,千竿滴翠,众声喧哗。它的临海、迁移、偏安、机遇,支撑着开放、包容、创新和坚守的文化内核。岭南思想文化各大门派由受容到兼容,自成一格。禅宗六祖的“明心见性”“顿悟”法门,与地域环境有很大关联。

苍松翠柏,高处相逢。当代开放改革的实践再次证明,学术思想的“浑厚”终会泽被政治经济领域,“广东破茧”而中国“破局”,从而形成辐射递进效应,造就当代中国奇迹。冼玉清在岭南文献、禅宗文化等学术领域不懈探索,成果丰硕,而其代表的岭南思想文脉仍具当代意义,值得认真梳理和反思。我想,这也正是和顺著述《冼玉清传》的本义之所在。

原文载于《羊城晚报》2025年4月20日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