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刘晓梅阿姨”“韦东奕严选”……假冒仿冒他人账号来引流要担责吗?

时间:2025-07-11 17:13:00

“别嫌阿姨啰唆,真的是有太多的放心不下。外卖虽然方便,总不如自己做的营养健康,熬夜加班的时候别总拿泡面凑合。难过委屈了,千万别一个人扛着。工作压力再大,学习再忙,都要好好吃饭……”

延边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上,食堂工作人员刘晓梅阿姨上台致辞

前不久,延边大学食堂阿姨刘晓梅在毕业典礼上的这段真情演讲,令无数学子动容,并引起了网络的广泛关注。随后,社交平台上便出现了许多使用刘晓梅阿姨头像,用户名为“延边大学刘晓梅”“延边大学刘晓梅阿姨”的账号。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些账号的视频内容五花八门,充斥着广告和商品链接,IP地址也大多不在吉林。

仿冒刘晓梅阿姨的账号

无独有偶,自今年6月初北京大学网红教师韦东奕开通网络账号以来,短视频平台上还出现了名为“韦东奕严选”“韦神女友”等账号。

仿冒韦东奕老师的账号

每当出现网络热点,一批假冒仿冒账号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究竟是为哪般?记者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发现,这些账号表现为网络用户利用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隐匿其真实身份,冒充近期热门流量人物或相关关联主体,运营逻辑就是“搭便车”——不投入真实情感与创作成本,仅靠模仿热点人物来收割流量蹭热度,进而牟利。

例如,在吸粉引流后,有的账号“摇身一变”做起了电商生意,售卖所谓“金榜题名”的祈福手串;有的账号接到了广告,在发布的视频中插播广告获利;有的则直接将账号卖出变现。也难怪不少网友慨叹:“真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名为“韦东奕严选”的账号推广的商品

应该说,这些假冒仿冒账号不仅是对公众情感的一种亵渎,而且严重影响网络秩序,更涉嫌违法。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互一庭法官赖粤旭看来,诸如“延边大学刘晓梅阿姨”“韦东奕严选”等以假冒、盗用他人姓名的方式“起号”,且使用其同款头像,让人误将账号与被“碰瓷”者产生联系,很可能直接侵害他人姓名权、肖像权。此外,这些账号设立的目的就是让人误认账号的实际注册、使用人系被冒用人本身,所以这些账号的行为结果往往会归咎于被冒用人,若涉事账号发布不当言论侵害他人名誉,或以自身不当言论导致被冒用人社会评价降低,则极有可能承担侵害他人或被冒用人名誉权的法律责任。

对于这些账号利用短时间聚集起来的流量进行带货的行为,赖粤旭认为,一方面这种行为容易让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可能涉嫌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若销售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销售者也要承担相应的侵权或违约责任。

账号“碰瓷”影响恶劣,危害多多。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有关部门针对一些账号吸粉引流、恶意营销牟利等乱象,指导相关网站平台依法依规进行从严从快处置。北京6月以来累计清理假冒仿冒“韦东奕”个人账号超5000个,但从近来在某平台上出现的包含“刘晓梅阿姨”“延边大学”等关联字样、头像为刘晓梅本人照片的账号来看,部分平台仍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这也进一步说明,遏制假冒仿冒账号“碰瓷”行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地加以整治。

首先,作为网络信息的承载者和管理者,网站平台必须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大对新注册账号的审核力度,特别是对与热点人物相关的账号,要借助AI等技术实时识别异常模仿行为,精准拦截违规账号,提高社交账号的注册门槛,从源头上遏制其蔓延的可能。另一方面,需优化举报机制,让用户能够便捷地举报可疑账号。同时,对已经确认的假冒仿冒账号,要采取警告、限流乃至封号措施,以此警示那些别有用心者收起浑水摸鱼的歪心思。

其次,监管部门要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加大对账号“碰瓷”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建立跨部门数据库,实时共享热点人物名单、已查处的假冒仿冒账号信息、运营者黑名单等,避免同一主体换个平台“卷土重来”。对于涉嫌虚假宣传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不仅要进行封号处理,还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使其为自己的违法违规行为付出代价。同时,要指导属地平台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引导自媒体创作者树立“正能量才是大流量”理念。

最后,广大网民也要提高辨别能力。在关注热点人物账号时,要仔细查看认证信息、历史内容等细节,不轻易相信未认证的账号。对于涉及金钱交易等敏感信息的账号,更要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当发现账号被“碰瓷”时,应积极举报,不传播可疑内容,共同挤压这些账号的生存空间。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据赖粤旭法官介绍,曾有人在互联网空间冒充他人、他人男友的身份,在公开网络空间发布涉及他人隐私、名誉的内容,并以被冒充者身份与其他用户开展“网恋”,侵害了他人隐私权、名誉权,最终承担了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等责任。

希望广大用户都能明白,靠假冒仿冒他人账号来引流绝非正道,唯有脚踏实地,认真耕耘,方能“以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鸿儒 林楠特

来源: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