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居泰国清迈之前,从没想过自己做得最多的事,居然会是站在711连锁便利店的酒柜前,等17:00时服务员拎着钥匙来开锁。
第一次去泰国街头711,见到上锁的酒柜,我一脸疑惑找到服务员。她指了指酒柜上的“告示”:只在11点-14点、17点-24点两个时段销售。
奶味浓重的青咖喱、热气腾腾的牛肉汤、入口惊艳的青木瓜沙拉、街边带着浓郁坚果香的酥脆椰子糕……我已经列好了晚饭菜单,只差一瓶销魂好酒。

本以为限时销售是这一家711的某种销售策略,想再去其他便利店看看。和服务员一番比划,终于知道,是“法律上的锁”,下午2点到5点之间,泰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买不到酒。
对于我来说,风味十足的泰式炒米粉、椰浆木薯条、姜黄炸鱼、猪肉蔬菜蘑菇汤、风干牛肉、浓咖喱虾,哪一种不是震撼灵魂的天赐美味呢?若没了啤酒、红酒、白酒的“画龙点睛”,不能表达我的由衷热爱。
于是16:58在酒柜旁边发着呆,等时钟指向17:00,就变成了我的常事。
总会碰到和我一样的人,相视而笑,在心里嘀咕,“又是个‘酒鬼’。”
搜索资料才发现,泰国1972年就实施了这项下午2点到5点不准卖酒的规定。泰国《曼谷邮报》报道称,当时之所以推出下午酒精饮料禁售令,是为了杜绝下午聚会喝酒,以提高办公效率。
在禁令时间内销售酒类的商家,可能面临最高6个月的监禁和最高1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020元)的罚款;如果向未满20岁的人出售酒精饮料,将被加倍处罚。

我找到了应对之法:囤酒。
没多久,我又有了新的迷惑。原来在泰国,并不是所有日子都可以开怀畅饮。
2023年8月,我坐在甲米岛的一家烧烤店里。窗外,海浪轻拍细腻沙滩,发出宁静而又悠长的低语;椰林摇曳,翠绿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摩擦,发出沙沙响声,应和远处海鸥的清脆鸣叫……“烤鱼、啤酒。”我合上菜单,递给老板。他一脸惊恐地盯着我。
翻译软件,外加一番比划,终于弄明白了:8月1日至2日分别为泰国三宝佛节和守夏节,全泰商店禁售任何种类的酒精。
不能卖酒,自然也不准喝酒。
直到最近,我和一位缅甸朋友聊天,方知究竟。娶了泰国妻子、在此生活多年的他告诉我:泰国有两类日子不允许喝酒,一是有关佛教的节日,二是四年一次的选举日。外国人也不能例外。
想到自己成了“外国人”,心底有点怪怪的感觉。
“普法”之后,缅甸朋友偷偷告诉我,“遇到这两个日子,泰国人都会提前去超市,把酒柜搬空,将酒囤到家里。”
泰国还有“网上禁酒令”,禁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宣传酒精饮品的信息。此规定适用于所有个人社交账号,包括 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

所以,在这里举着酒瓶发“朋友圈”,会被罚款。
或许正是严格的管理,从另一种角度折射出人们对于美酒的钟爱。
怪只怪这里的海风太过浪漫。
在这里,许多华裔对中国白酒情有独钟。逢年过节,开瓶茅台,与家人隔着屏幕遥遥举杯,乡愁就有了仪式感。
而我的邻居无比享受花园派对。哪怕半夜2点,我也还能听见隔壁传出的开瓶声音。我发现他最近买了无数绿植放进自家花园,想来多半是用来挡住那一堆垒得快有围墙高的酒瓶子。
陈问菩,前媒体人,目前旅居泰国清迈。
来源 《环球美酒》杂志
视觉设计 陈思蓓
编辑 刘显玉
二审 贺诗涵
三审 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