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位于大学西路街道前进巷社区的红石榴创业小屋,缝纫机与皮具锤默契协作,转动声、敲打声交织,谱写出一首充满活力的创业交响曲。这里不仅是青年创业者的梦想孵化地,更是连接民族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就业的桥梁。自2019年创立以来,这座“小屋”已成功培育多家创业团队,并于2022年获得“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的称号。
创业孵化:从“小屋”走向全国市场
作为社区就业帮扶的创新载体,“红石榴创业小屋”通过引进大学生创业团队等青年创业者,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过去入驻的团队中已有3家实现跨越式发展:1家创立独立商业品牌,深耕民族服饰领域,通过抖音平台实现月销售额5000元左右;另1家成立专业化工作室,开辟了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尤为亮眼的是喃叮皮具厂,这支从“小屋”走出的团队南下广州设立了生产基地,将北方皮雕技艺与南方制造业优势结合,成功打开市场,实现民族文化产品的“南北互联”。
技能传承:民族手工艺点亮就业路
社区为创业团队提供就业场地,同时也借助他们的力量为辖区居民开展民族手工艺制作培训班。青年创业者海日罕入驻“小屋”后,不仅专注于皮包、皮画等工艺品制作,还手把手地教授待业居民皮具制作技巧。“在这里,手艺成了谋生的本事。”一位参与培训的居民表示,通过培训,自己不仅掌握了皮雕技艺,制作的皮画还通过电商平台售出,增加了家庭收入。截至目前,社区不定期开展民族手工艺培训班已带动300余名居民就业,通过电商平台累计销售工艺品创收数万元。
多元拓岗:织密社区就业服务网
除创业孵化外,前进巷社区还搭建起立体化就业服务体系。社区联合辖区企业,挖掘出诸如家政服务、物流配送等多个用工需求;联动共建单位开发文明劝导员、社区图书管理员等公益岗位;依托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大学西路街道前进巷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张帅介绍:“社区既要做创业‘孵化器’,也要当就业‘红娘’,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发展机会。”据统计,社区通过多渠道开发岗位,已帮助数百名居民实现稳定就业。
从一间30平方米的创业小屋起步,前进巷社区用5年时间探索出一条“民族技艺+创新创业+就业帮扶”的特色路径,逐步形成“传帮带”就业生态。随着更多青年创客的加入,这颗“红石榴”正孕育着更饱满的果实。未来,将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创造更多价值。
丨来源: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张秋焱)
丨编辑:魏颖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王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