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向前丨蚌埠高新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5-04-30 00:00:00

这个春天,走进安徽省蚌埠高新区,处处见绿、步步是景,每一眼的定格都是绿色的绽放。在这里,绿色,不仅装扮了城市风光的“面子”,更充实着高质量发展的“里子”。

走进位于蚌埠高新区的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展厅里,J-EI9052火灾显示盘、J-EI8086Ex型火灾声光报警器、EI-8300型防火门监控器等一个个自主研发的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琳琅满目。

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展厅里展示的消防产品。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展厅里展示的消防产品。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近年来,该公司不断优化产品质量,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不断淘汰高能耗设备,优化生产流程。

“以前对产品进行涂层处理时,需要用蜡液,这就需要用浸蜡机,能耗非常大。”该公司研发部副部长蔡加星表示,“随着技术升级,我们引入了先进的UV喷涂设备,配上自动化的生产线,就可以精准控制涂层时间、面积、厚度等,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在蚌埠高新区,依爱消防并非个例。截至目前,蚌埠高新区共有绿色工厂36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14家、市级15家。

当工业领域加快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园区企业普遍共识,蚌埠高新区改写了工业发展的传统剧本,在江淮大地竖起绿色发展的新标杆。

如今,这个曾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园区,不仅成为国家级减污降碳试点园区,也是省级碳达峰试点园区,更是在2024年年底成功跻身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一个个响当当的“绿色荣誉”,能镌刻在蚌埠高新区的发展“成绩单”上,背后离不开园区智慧管理的“碳”索与创新。

俯瞰蚌埠高新区企业在屋顶安装的光伏板。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俯瞰蚌埠高新区企业在屋顶安装的光伏板。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在蚌埠高新区能碳管理平台,数据工程师们在对接入平台内的企业发电量、减碳量等各项能耗数据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这个软件系统,我们可以实时收集接入电站的运行数据,实现光伏电站建设单位、用户单位的一体化调度,同时利用后台算法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帮助企业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蚌埠高新区能碳管理平台运维工程师黄开瑞说。

除了宏观的智慧网络,蚌埠高新区的逐“绿”之旅,还落实到一厂一楼的细节之中。

记者在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栋栋高颜值建筑物上,附着了一片片与建筑完美融合的光伏板。它们向外界不断汲取能量,转化为电能。

“通过在办公楼墙面安装光伏幕墙,在屋顶安装多晶硅光伏组件等,可实现年平均发电量240万千瓦时,年节约标煤294.96吨。”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此外,该企业还实施完成压缩机余热回收、高效照明、全封闭循环水系统等10余项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工程,厂区循环水重复利用率达98%以上。

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建筑物外立面安装了光伏幕墙。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建筑物外立面安装了光伏幕墙。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而放眼整个蚌埠高新区,通过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组织实施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全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超100兆瓦。

蚌埠高新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负责人张璟煜表示,这样的“精打细算”,推动了园区内产业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要经济增长力的绿色产业集群转型。

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蚌埠高新区,把节能减排的“施工图”绘就成“实景画”,让绿色不仅成为幸福生活的动人底色,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色彩。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审核:马翔宇 编辑:胡霈霖 校对: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