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聚合力·心治为民|议事厅里话共治,残健共融“双向奔赴”温暖社区

时间:2025-04-29 13:17:00

【编者按】

当墨香浸润家风传承,当议事厅架起民心桥梁,基层治理便有了温度与深度。本期推出“洲聚合力·心治为民”栏目第五期:议事厅里话共治,残健共融“双向奔赴”温暖社区。聚焦这场“双向奔赴”的社区治理实践,看传统文化如何激活现代治理,见证一座城市向善向上的精神生长。

4月26日,清城区洲心街道洲心社区联湖花园内暖意融融,一场以“好家风”为纽带、以文化助残为特色的社区治理创新活动在此拉开帷幕。联湖花园议事厅挂牌仪式与“洲心连万家·家庭教育服务站‘好家风’系列助残项目”双项启动,吸引了300名社区居民、24家单位代表及100名志愿者共同参与。活动通过“议事厅+助残项目”双核驱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为打造“残健共融、温暖同行”的和谐社区注入新活力。

议事厅搭平台,共议家园事

上午9时,联湖花园议事厅揭牌仪式率先启动。清城区人大代表、洲心社区党委书记曾文星表示,作为人大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载体,“这里将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民主实践平台,通过‘居民提事、民主议事、协同办事’工作机制,让群众诉求直通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据悉,该议事厅作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延伸阵地,已通过“代表接待日+民情恳谈会”形式收集解决停车位规划、垃圾分类等民生问题27件。活动现场,居民代表陈阿姨点赞:“上周刚在议事会上反映路灯不亮,三天就修好了!”

书画传家风,艺术促融合

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好家风”系列助残项目在人大代表推动下,以“家风传承”为切入点,创新打造“文化+公益”助残模式。13位清远本土书画家与特殊家庭、普通家庭、志愿者组成“1+1+1+1”共创小组,在“好家风绘写传情”环节中,以墨香传递温情。

“这幅《家和万事兴》是我们四代人一起完成的!”特殊家庭代表李女士指着画作介绍。她的孩子虽有听力障碍,但在书画家的指导下,用色彩表达了对家庭的理解。普通家庭王先生感慨:“和特殊家庭一起创作,让我们更懂得换位思考。所谓‘好家风’,不仅是小家的和睦,更是社区的共融。”

活动现场完成的书画作品与康园中心特殊孩子的手工制作作品参与“10元公益义卖”,所得款项将专项用于特殊家庭帮扶。清远诗书画研究院负责人表示:“艺术创作是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低门槛的义卖,我们让公益触手可及,也让特殊孩子的才华被看见。”

社会力量聚力,构建助残生态圈

本次活动凝聚起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的多方力量,形成“专业指导+资源支持+服务落地”的助残生态链。在人大代表监督推动下,洲心商会携20家爱心企业参与支持,并承诺为特殊群体提供实习岗位;清远市乐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动志愿者团队,为项目提供长期服务支持。

清城区人大代表、洲心商会副会长朱婉宁表示:“企业不仅是经济主体,更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我们计划设立‘好家风助残专项基金’,建立一支助残志愿服务队、开设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一个特教产品展销平台,推动帮扶行动可持续化。”

才华绽放,让爱无碍

活动当天,启智中心师生的手语舞《明天会更好》感动全场,无声的表演却传递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一名坐轮椅的女孩的独唱《你笑起来真好看》更让观众湿润眼眶。“这些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同情,而是展现自我的舞台。”启智中心负责人表示。

在“无障碍体验区”,志愿者引导居民蒙眼行走、单手穿衣,亲身体验残疾人的日常困境。“失去视力后,连倒一杯水都变得艰难。这让我更理解他们的不易。”参与者刘女士在体验后感慨。现场还设置了残疾人就业咨询台,助力特殊群体融入社会。

洲心社区以“好家风”为媒,将文化传承、基层治理与助残服务巧妙串联,展现出“代表牵头、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治理新范式。未来,随着议事厅机制的深化与助残项目的持续落地,“残健共融”的种子正在人大代表的精心培育下生根发芽,让民主与温暖成为洲心社区最亮眼的底色。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何宁宁 廖艳 陈桂珍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黄玉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