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森林草原守护员③丨勒尕学:为守护家乡山林而骄傲

时间:2025-03-31 20:21:00

川观新闻记者 刘珩

3月30日是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日。在阿坝州黑水县,勒尕学和队友们向老乡们展示灭火机具,同时反复叮嘱大家注意森林防火。

勒尕学今年29岁,是黑水县森林草原地方专业扑火队芦花中队的中队长,自2020年加入扑火队以来,这位藏族汉子参与大大小小的森林火情扑救40余起,所在队伍逐渐成长为黑水县综合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今年防火期以来,勒尕学一直坚守在防火一线。

勒尕学(右)和队友训练无人机侦查。

队伍初创艰难,训练半年后能进火场

勒尕学决定加入专业扑火队时,一度遭到家人反对。“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想为家乡做一些实事,但家人觉得扑火队管理严、工作累,扑火还会面临危险。”勒尕学回忆。

2020年,四川印发《四川省森林草原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建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在全省116个森林草原火灾高危区和高风险区建立扑火队,解决地方扑火力量不足的问题。作为高火险县,黑水县新建了一支由100人组成的地方专业扑火队。主动报名的勒尕学顺利通过选拔,成为芦花中队的中队长。

建队之初,步履维艰。“队员们拿到了灭火装备,都不知道怎么用,如何开展训练,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勒尕学坦言,那时他自己对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具体工作一无所知,只能向专家请教,摸索着学习机具操作和灭火理论,再同队员们一起反复训练巩固技能,经过半年时间,终于能够直面火场了。

管理制度也要从头建立。在扑火队的备勤室,一份作息表格外显眼:7点起床,跑步3公里,整理内务,开展专业训练……创队不久,勒尕学便向消防部门取经,制定了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和日常训练规定。

加入扑火队时,勒尕学只有24岁,作为年轻骨干和中队“领头羊”,如何让队友们信任也是难题。在火灾扑救中,他会给队友们打气,总是冲在前面进火场、打火头。一次扑火行动中,队伍遇到了山间落石,眼疾手快的他将队友推开,自己却被砸伤了双手。“扑火的时候,勒尕学总是抢着最苦、最累、最难的活干,我们都很服他。”扑火队员格西尔甲说。

勒尕学(左)和队友训练水枪操作。

苦练专业本领,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进入3月后,川西高原依旧寒冷,不时还会下雪。勒尕学每周还是会带着队员到野外林区巡护,开展“以水灭火”训练。

今年,队伍中新来了8名队员,对他们的训练情况,勒尕学尤其上心。“我们没法像森林消防那样,给新队员提供长时间系统性的入队训练,只能通过老队员传帮带,一点点帮助新队员提升。”勒尕学说,专业技能向森林消防员看齐,是他对自己和队员们的要求。

火场侦查需要无人机,勒尕学就主动学习,担当起扑火队的无人机飞手;队伍中新配了灭火炮,他抢先了解使用方法和装备性能,再带着大家一起熟悉。在2021年的川西北生态环境保护劳动竞赛——森林草原防灭火技能比赛中,他带领队伍收获专业组水泵接力比武第一名、防灭火常识测试第一名的成绩。

黑水县森林草原地方专业扑火队开展野外带装巡护。

“除了森林防火,队伍还担负了综合应急救援的职责,需要拓展更多专业技能。”勒尕学告诉记者,去年6月到7月,黑水县遭遇多轮强降雨,在山洪泥石流灾害处置救援中,队员们转移群众,清理淤泥。此次救援后,他及时总结经验,带着队员们加紧练习水域救援和地震救援的专业技能。

相较于专业消防员,地方扑火队也有自己的优势。平日里,勒尕学会带着队员们走村入户,用汉藏双语向老乡们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知识。

勒尕学说,队员们都是黑水人,对家乡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情况更熟悉,守护家乡山林的热情更强烈,“特别是救援任务中,能够得到老乡们的称赞和认可,这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图片、视频由黑水县应急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