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车门把手要看得见打得开

时间:2025-05-13 10:1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邢承木

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工信部开始出手整顿。近日,工信部官网发文,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在科技与美学的共同推动下,汽车设计加速迭代,“杠杆式”“电控弹出式”等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独特优势,成为众多车型的热门选择。这类设计实现了与车身的完美融合,有效降低风阻系数——对燃油车而言,能减少油耗;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可提升续航里程。同时,隐藏式车门把手大幅提升车辆的整体观感与科技感,契合现代消费者对科技和时尚的追求,成为市场卖点。

然而,随着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广泛应用,潜在安全问题逐渐显现。不使用时,隐藏式车门把手与车身融为一体,虽造型美观,但不易被快速识别,尤其对首次接触此类设计的用户而言,找寻开启位置需要摸索,不仅影响使用体验,在紧急情况下更可能成为逃生阻碍。在紧急疏散或救援场景中,每一秒都关乎生命安全,难以辨识的车门把手无疑增加了开门难度、延缓了逃生速度。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辆电力系统若受损,或将导致电动式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失效。隐藏式设计的特性,使得车门在失去电力支持时,手动开启难度大幅增加,既加大了救援人员的工作难度,也阻碍车内人员自救逃生。

此外,隐藏式车门把手缺乏统一、醒目的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设计缺陷。紧急时刻,驾驶者和乘客往往高度紧张,缺乏明确指示的车门把手,会显著增加操作难度,甚至可能因误操作错过逃生时机。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安全是底线”,应该成为汽车行业的自我要求和发展准则。目前,国内现有标准仅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等提出技术要求。面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带来的安全隐患,制修订汽车车门把手强制性国家标准十分必要且紧迫。

新标准应从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确保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被迅速识别并有效操作。针对电动式车门把手,可增设备用开启机制,保障电力中断时车门仍能顺利打开。同时,制定统一、醒目的安全标志,帮助驾驶员和乘客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反应,减少操作失误。

车门把手虽小,却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要看得见、打得开。制修订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既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负责,也是推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原稿点击:锐评|车门把手要看得见打得开-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