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客户端讯(丁子轩、彭月娟、李静)“青滦河水波浪涌,枫叶染红涧底松,中华儿女多奇志,甘洒热血铸长城……”9月10日晚,作为河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大型原创现代评剧《新的长城》在河北省话剧院儿童剧场激情上演,为现场400余名观众带来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据了解,该剧由河北省迁安市艺术团精心排演,一级演员、评剧花派名家赵继兰老师领衔主演,迁安本土青年演员周长虹等多位实力派演员倾情演绎。该剧大胆创新,将评剧与皮影、冀东民歌等民间艺术巧妙融合,舞台设计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巍峨的长城意象与细腻的人物刻画交相辉映。

作为唐山市唯一入选 “河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的剧目,这部聚焦冀东长城抗战历史的作品,以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内涵,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评剧《新的长城》取材于迁安抗日英烈刘虎头、石明、吴翠英等真实人物故事,以英嫂一家两代与侵略者的殊死抗争为主线,生动演绎了长城脚下冀东军民为保护铁矿资源与日寇展开的殊死斗争。剧中既有就义的壮烈、斥敌的坚贞,也有日本人被感化的心灵转变,多维度展现了军民鱼水情与家国大义,突显了冀东军民坚定信仰和不屈不挠的“长城精神”,讴歌了共产党人用血肉筑就民族脊梁的壮烈史诗。

“该剧反映的是迁安革命先烈在抗战中的英雄事迹,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抗战的辉煌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布景是写意性的,同时与背景大屏有机结合,使得舞台画面既突出了迁安的风景、人情、地貌和壮丽山河,更突出了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导演李宪法表示,创作团队遍访迁安长城沿线抗战遗址、抗战亲历者、知情人士及后人,系统梳理地方文献,力求兼顾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该剧以戏曲歌舞化的方法来丰富人物的周边环境,增强剧目观赏性,做到静则入情、动则悦目的动静关系。在唱腔、音乐设计上,主创人员本着原汁原味、寻根溯源的原则,尊重剧种本体、依赖老腔老调的要求,使观众再品久违的乡土情怀。特别是“虎头就义”“英嫂斥敌”等经典桥段,通过极具爆发力的表演和荡气回肠的唱腔设计,多次引发观众掌声与热泪。
迁安评剧非遗传承人周长虹在剧中饰演 “杏花”,她坦言:“一个多月排练到深夜,累但值得,观众的泪水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演出结束后,作为《新的长城》的主演、英嫂扮演者赵继兰说:“来到省会石家庄演出,看到这里的观众这么热情,我也非常激动。我觉得英嫂这个角色是一位坚强、善良、智慧的女性,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的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迁安是中国评剧发祥地,1951年2月,迁安县实验剧团(1956年更名为迁安县评剧团)正式成立,1993年,改为迁安县艺术团。今年上半年,迁安市艺术团精心组织开展了“百场戏曲(评剧)进乡村”105场次、“评剧票友大赛”及评剧《新的长城》创排三大重点文化活动。
《新的长城》是迁安市持续推动有组织文艺精品创作结出的硕果之一,不仅是对评剧这一非遗艺术的创新传承,更成为宣传唐山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接下来,演出团队将再接再厉,力争让冀东抗战故事与 “长城精神” 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近年来,迁安市陆续推出了抗战题材长篇小说《长城谣》等精品力作,“长城文化”电影《寻砖》、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和长城文化的电视剧《嫂娘》正在全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