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架构显现 东吴财险如何突出重围?

时间:2025-04-19 03:06:00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开业文件的下发,苏州东吴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财险”)正式“登台”。

4月14日,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文件显示,东吴财险获批开业,接受金融监管总局江苏监管局的属地监督管理,注册资本为20亿元,成为第90家财险公司。宋继峰、夏卫新分别获批担任东吴财险董事长和总经理。

与此同时,监管批复同意东吴财险筹建5家分公司,分别为东吴财险江苏分公司、浙江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安徽分公司、北京分公司。

业内普遍认为,东吴财险此次获批开业意味着对于安心财险的风险处置工作已近尾声,未来或承接安心财险的资产和保险业务。从行业近几年对成功处置“问题”险企的方式来看,新设一家保险公司后承接风险处置险企业务和资产已是惯例。

对于目前开业准备工作,人才引进和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 苏州市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国发集团”)、东吴财险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暂不便回应。

苏州国资持股比例达98%

根据监管批复文件,东吴财险股东股权结构较为集中,以苏州地方国资公司为主。其由11家企业联合出资,其中10家股东为苏州本土国有企业:苏州国发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33%;苏州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股14.5%、12%,为第二、第三大股东;苏州高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持股8.75%;苏州相城金融控股集团和苏州高铁新城经济发展公司各持股8%;苏州新区科技工业园持股5.75%;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持股5%;苏州吴江东方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和张家港市长江生态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各持股2%。

在11家股东中,唯一一家民企同时也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015.SZ),持股1%。其母公司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定位于绿色低碳科技企业。

实际上,东吴财险的出现,之前已有相关信号。

工商资料显示,2024年2月1日,安心财险获批将总部从北京市延庆区迁至苏州市,次月,其注册地址迁至苏州市相城区。在当年6月份,保险行业内流传消息,称苏州地方政府有意成立一家新财险公司承接安心财险资产和业务,由苏州国发集团牵头。2024年11月29日,彼时东吴财险(筹)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会议,审议通过公司章程、发展规划等30项议案,并选举首届董事会及高管团队。苏州市政府表示其筹建速度“创造历史”,要求尽快完成“去筹”工作。12月份,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苏州国发集团筹建东吴财险。

根据披露,苏州国发集团由苏州财政局全资控股。2003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明确将苏州国发集团建成以金融投资为主业的国有控股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吴财险之前,苏州国发集团持有东吴人寿31.717%股权,亦为第一大股东。随着东吴财险开业获批,苏州国发集团成为全国首家拥有“寿险”+“财险”双保险牌照的地方金融控股集团。

截至目前,苏州国发集团的金融版图主体已涵盖苏州信托、苏州银行、东吴证券、东吴人寿、东吴保险经纪公司、江苏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江苏省联合征信公司、苏州国发融资担保公司、苏州资产管理公司等,在全国地级市中拥有金融牌照和金融工具最为齐全。

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苏州国发集团表示,要争取金融全牌照,争做全国一流地方金融控股集团。

加速引进人才

目前,东吴财险的领导班子已显现初步轮廓。

公开资料显示,东吴财险董事长宋继峰1974年出生,长期在政府部门任职。1997年进入苏州市财政局后,其长期在政府和监管系统工作,先后任职于苏州市财政局人事教育处、苏州市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处,苏州市政府办公室,以及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苏州市财政局等部门。2023年8月起,宋继峰出任苏州国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总经理夏卫新1970年出生,早期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任职,后进入监管部门,先后任职于南京保监办机构处、原保监会江苏监管局法制处、原江苏保监局人身保险监管处等部门。2013年5月,夏卫新加入东吴人寿,长期担任副总经理职位。如今从人身险转型至财产险行业。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目前两名董事分别为锁凌燕、孙海洋。据披露,锁凌燕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秘书长。

记者注意到,目前东吴财险正在大规模补充和搭建人才队伍,高调进行市场化招聘。2024年9月份以来,苏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苏州国发集团均发布了东吴财险的招聘公告。

4月2日,“苏州国资”微信公众号最新发布东吴财险招聘公告,共涉及79类职位。具体来看,总公司层面涉及的部门有信息技术部/数据管理部、法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产品精算部、计划财务部、营销管理部、投资管理部、客户服务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车险承保部、车险理赔部、非车险承保部、非车险理赔部、再保部、重客业务部、互联网业务部/健康险事业部、农业保险部等,累计释放41类岗位,其中不乏部门负责人等关键职位,工作地点均位于苏州。

分公司层面,除了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北京分公司(筹)招募班子成员外,综合管理部、计划财务部、风险合规部、车险部、客服部、营销管理部、非车险部、农业保险部、政府业务部/ 政策研究室、营业部共有33类岗位需求。此外,东吴财险总公司及各分公司的销售团队发布销售总监、团队经理及客户经理3类职位。

生存之考:如何突围?

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认为,在当前激烈的财险行业竞争格局下,作为一家新成立的财险公司,东吴财险所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

关于东吴财险定位和业务重点,2024年11月29日,第三届长三角数字金融产业国际创新周活动“财险公司发展科技金融与数字金融研讨会”上,宋继峰在致辞中称,东吴财险将努力成为苏州科创金融服务的探索者、科技企业自主攻关的守护者、苏州数字金融创新的实践者。

宋继峰在会上进一步称,东吴财险定位“数字金融、科技保险、创新先行”,总部设于中荷(苏州)科技创新港,致力于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保险服务;扩展市场份额,强化区域协同,重点开拓长三角市场。事实上从东吴财险获批筹建的五家分公司来看,其中四家基本围绕长三角地区。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长三角财产险市场,马太效应突出,巨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人保、平安、国寿在内的财险巨头在长三角均设有分支机构。

一家大型财险公司苏州分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面对当前相对固化的市场格局,刚成立的财险公司如果要与大财险公司通过拼市场规模、渠道费用做大做强很难。新兴财险公司未来除了要依靠股东各项资源支持,更需要选择某一细分领域做专做精。

“东吴财险或可依托股东区域资源与政策支持,深耕垂直赛道。当前苏州政策大力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发展,2024年,苏州新增20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引进了大量人才、青年创业者等群体。未来苏州的人工智能领域新型保险产品,以及科研人才相关的保险或有大量需求。例如为科研人才提供科研风险保障,或与政府部门、园区合作,提供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专属保险产品,支持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