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看广东外贸的韧性跃迁

时间:2025-04-29 09:14:00

文|揭昊

●关税战背景下,作为我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第137届广交会依然万商云集、人气爆棚。广东外贸顶住压力,交出了一份逆势上扬的答卷

●今年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增,发展质量优中有升,实现了良好开局,证明广东外贸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础面没有改变

●广东外贸活力足、韧性强,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稳健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灵活的市场应对,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和自我修复能力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2.1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4万亿元,增长1.4%;进口7981.5亿元,增长9.3%。数据显示,今年广东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一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贡献了全国增量的65.2%。关税战背景下,作为我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第137届广交会依然万商云集、人气爆棚。广东外贸顶住压力,交出了一份逆势上扬的答卷。

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外贸第一大省,外向型特征显著,外贸体量长期占全国五分之一左右,已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结构性调整,国际贸易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多变给全球贸易形势增添了极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在这种大环境下,今年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增,发展质量优中有升,实现了良好开局,证明广东外贸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础面没有改变。

广东外贸的韧性基因

广东外贸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能顶住压力展现出强劲韧性,这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深厚内生动力和长期韧性基因培育的基础上。

产业基础优势。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重点打造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绿色石化、现代农业与食品、智能家电、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汽车、新能源这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在此基础上,广东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降低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从而提升了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贸易中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此外,广东民营经济活力充沛,灵活性和适应性强,民营企业面对冲击能够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

区域合作优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广东外贸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大湾区内部经济要素流动更加便捷,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吸引国际人才和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效的通关效率和便利的物流体系为外贸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支持优势。广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外贸易,积极探索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202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将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全力推动外贸规模稳定和结构优化。通过一系列稳外贸、促转型的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营造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外贸发展环境。

广东外贸的韧性表现

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广东外贸的韧性既体现在其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也体现在其对国际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上。

多元市场构建。广东通过深化与东盟、欧盟、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有效分散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渠道为企业提供了风险缓冲,也为产品向高端品牌方向转型升级搭建了平台。

贸易结构优化。外贸韧性不仅体现在贸易规模的稳定,更体现在贸易结构的优化和新增长点的培育。致力于走深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广东外贸企业已逐渐摒弃低价竞争模式,转向注重技术创新、品牌培育,从而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数智转型赋能。当前,数字经济正从根本上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借助数字化贸易平台、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及电子支付等技术,广东实现外贸服务体系的全面升级,显著提高了外贸运营效率。跨境电商和全球智能物流的推进,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目前广东全省21个地市均获批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2024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7454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3。这不仅提升了广东外贸的综合竞争力,也为全球贸易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开放平台支撑。自贸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稳步融合发展,为广东外贸稳量提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2024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值达7493.9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广东外贸总值的8.2%,拉动广东外贸增长1.8个百分点。开放平台的建设,有效激发了广东外贸市场活力与跨境贸易潜力。

广东外贸的韧性提升

近期,美国政府滥施关税,引发全球高度关注。面对外部冲击,广东外贸需要进一步提升抗风险和抗压的韧性能力,构建适应国际竞争的长效机制。

强化市场韧性。继续推进市场多元化,既要巩固传统市场,也要培育外贸新动能。持续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加强经贸合作,与贸易伙伴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时,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合作,并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优化制度韧性。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化,构建灵活高效的应急和风险防控机制。持续优化出口退税、信贷支持、关税对冲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稳外贸政策,全力拓市场、稳订单、降成本。进一步完善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利用新兴贸易方式拓展国际市场。此外,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实时掌握市场变化和关税政策动态,为企业提供及时、前瞻的政策支持与市场指引。

提高运营韧性。在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广东外贸企业亦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运营实力。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塑造产品的品牌形象。要加强环保品质创新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提高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增强国际市场认可度。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贸易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和全球物流智能化布局,从容应对关税政策剧变带来的冲击。

广东外贸活力足、韧性强,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稳健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灵活的市场应对,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和自我修复能力。面对世界经贸局势风云变幻,只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条件,大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广东外贸必将在开放合作中书写新的篇章,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力量,为构建新型国际经贸体系提供可借鉴的发展范式。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

南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