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300多摄氏度的窑炉火光冲天,工匠们手持镍铬合金吹管,在喷灯火焰中完成吹、拉、旋转、焊接等工序。一根根高硼硅玻璃管,逐渐蜕变为晶莹剔透的酒杯、茶具等,尽显工艺之美。这些玻璃制品将远赴海外,销往美国、印尼、澳大利亚、韩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作为中国耐热玻璃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覆盖十几大类、1000多种规格,拥有国家专利150余项。多年来,这家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升级制作技艺,在国内外市场建立了良好口碑,一些艺术价值较高的产品虽售价不低,订单却源源不断。
“今年,在沧州海关指导下,我们顺利拿到了AEO高级认证。有了这块‘金字招牌’,我们不仅在海外市场的声誉提高了,还可以在对方海关享受降低查验率、优先通关等便利,这为我们减少出口成本、扩大销量提供了很大帮助。”公司总经理张学刚说。
作为“中国工艺玻璃之都”,河间的玻璃制作工艺名不虚传。多年来,从最初的分散加工到规模生产,从贴牌代工到拥有自主品牌,从老手艺传承到现代化的创新融合,河间市在工艺玻璃制作领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目前,河间市工艺玻璃制品相关企业已超过500家,涵盖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从业人员约6万人,年产值近百亿元。
随着产业发展,河间工艺玻璃产品销售市场逐渐从国内扩大到国外,不仅占据了国内工艺玻璃市场的70%,还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河间也由此成为全球最大耐热玻璃生产基地,荣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称号。目前,河间工艺玻璃产业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到153家,主要出口咖啡具、茶具、水具、酒具、餐具、储藏罐六大类、上万种规格的玻璃制品。2024年,共有货值6.44亿元的河间工艺玻璃制品销往海外,同比增长15.2%。
为全面提高工艺玻璃产品附加值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河间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工艺玻璃制造提档升级。他们打造总投资100亿元的玻璃智造产业园,打造起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的玻璃小镇,还围绕创意、设计、艺术、品牌、文化等内容,全面推进“文化+”服务,为产品享誉国内外奠定基础。“国际市场对生产标准的要求,有时和国内不同。我们对照不同国家的规格要求,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满足海外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张学刚说。
特色产品出口,除了依靠好质量、好服务,也离不开各项便利化的通关政策。原产地证书作为另一块通关“金字招牌”,在河间工艺玻璃制品出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简单说,企业拿到针对某个出口国的原产地证书后,就可以享受关税减免政策,有助于提升他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沧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个月,沧州海关共为河间工艺玻璃制品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177份,涉及关税减免200余万元。
(来源: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