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需求撬动新消费

时间:2025-04-02 09:12:00

国际商报记者 李子晨

2023年以来,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加大,类似的,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季度数据波动区间32%~83%,远高于2008年至2019年12年间44%~69%的波动范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将从“投资拉动、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向“内需为基、动态应对外部冲击”转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今年十大任务的首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八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从消费能力和意愿、消费便利和品质、大宗和耐用品消费、消费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全面推动提振内需促消费。

“新消费正在重塑中国零售业态和城市肌理,在扩内需成为中国经济首要任务的背景下,市场相关方、城市运营方如何与新消费风向同频、进一步挖掘潜能是项‘必答题’。”基于对中国消费市场和城市发展的深度洞察以及多年的服务经验,仲量联行华北区战略顾问部负责人王飞如是说。

戴德梁行北区商业部主管孟祎在,戴德梁行2025年一季度发布会上表示,面对更加多元的消费需求,当前商业运营将更趋向于供应链革新(如物流成本降30%)及独家货品策略(区域定制、自有品牌),强化差异化竞争力。同时,在政策与市场协同推动“存量优化+场景创新”的背景下,文商旅融合、非标商业等模式将不断激活消费潜能。

把握新浪潮和多样化需求 释放消费创新活力

自2021年国家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来,各城市消费行业焕发出新的活力。首店新品引进、商圈商街升级、商旅文融合发展以及时尚创意策展商业成为核心发展策略。各地纷纷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消费名片。

上海依托进博会平台推动国际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强化“首发上海”名片,助力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及消费目的地。3月16日,上海创新推出“首发上海3.0”政策,要求在制度创新、保障配套等方面再度加力,吸引更多国内外品牌选择上海作为全球首发首选地。路易威登在巨鹿路开出了三家快闪店——限时空间、咖啡花园、迷你电影院;自3月起乐高将在中国开展一系列乐高F1“拼出激情”主题活动、法国潮品运动服饰品牌霍加(HOKA)全球首家旗舰店将落户上海、100%哆啦A梦&FRIENDS巡回特展于3—5月在嘉里中心举办上海首展……当前上海正通过首发经济构建起多层次的消费矩阵。

据北京商务局消息,2024年北京引入首店960家,2025年预计将引入800家首店。今年一季度高端餐饮及文化娱乐类品牌表现活跃,全国首家阿玛尼咖啡落户北京国贸商城,POOPOSUPER亚洲首店落地超极合生汇,MADverse(摩境数字艺术空间)全国首店在北京昆泰大厦落户,名创优品壹号店在The Box朝外开业……首店经济持续在北京焕发消费新活力。此外,老城区胡同里的独立店铺也逐渐受到品牌喜爱,一季度JM Cafe·Bakery全国首店落地西城区宫门口东岔。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个性化诉求和差异化消费理念日益凸显,海量标准化商品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孟祎表示,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指引下,多地加速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垂直赛道迎来发展机遇:银发经济聚焦适老化服务与社区嵌入业态,二线城市消费增速达22%;单身经济驱动IP联名、即时零售等个性化消费,90后、00后贡献超66%的消费份额;宠物经济形成全产业链,2026年规模预计突破4358亿元。

仲量联行洞察显示,在政策引导和供给侧深化改革的推动下,未来国内消费市场将迎来更多创新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尤其在文博体验、体育业态、银发经济、免税店等领域。比如,在城市公共空间与商业设施的融合中,文化属性日益凸显,成为城市客厅的重要功能。文博设施与商业运营的深度合作,推动了策展商业和主题快闪活动的不断创新。运动健康生活方式也引领了新一轮消费场景的创新,滑雪、马术、攀岩等户外运动快速兴起,进入主流购物中心和城市体育公园,衍生出零售、餐饮、培训、赛事及社群营销等复合商业模式。此外,中国正在“中度老龄化”的社会形态中加速行进,实体商业运营也将强化对长者的产品和服务内容。

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扩内需基础坚实

结合常住人口和规划人口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建设边界规模等因素,仲量联行筛选出各项指标都靠前的22个消费潜力核心城市。在2024年,这22个城市占全国GDP的比重为3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为35.6%,人口占比为22.4%。预计到2035年,这些城市的人口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至27.1%。可以预见,这些城市将成为消费升级和消费创新的主战场,人口聚集和消费聚集效应将更加凸显。

在上述潜力核心城市,市场力量正在有效推动供给创新,包括消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消费场景和品牌创新、消费细分市场创新等。在北京,一季度望京华彩商业中心已由华彩集团联合华润升级改造为“望京万象汇”并正式运营;已闭店改造的望京方恒购物中心也由新辰商业接手更名为“方恒·新辰汇”。此外,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也启动了大规模改造,原王府井集团下的几个主力店从中撤出,未来将以“万种生活博物馆”为定位进行改造;以蓝岛大厦为代表的朝外大街城市更新二期工程也将启动。

孟祎表示,北京零售市场存量项目的升级改造进程持续推进,并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散的趋势。随着人们消费习惯及需求的改变,新型商业体带来的创新消费场景对老旧商业项目的运营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这些老旧项目多由品牌运营商接手进行改造更新后逐渐被盘活。

同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县域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2%,近1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一直高于城镇居民,尤其是疫情期间消费增长韧性突显。

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超过66%的个人消费增长将来自下沉市场,特别是县域城市。近年来,随着餐饮、文化娱乐、生活休闲等商户加速扩店,网上消费快速增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包括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县镇、农村地区在内的下沉市场将不断释放出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坚实基础。

王飞表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提振内需、促进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关键。伴随着中国消费向新、城市更新进程加速,消费活动的主要载体已从城市拓展至更加多元化的市场与渠道,在此背景下,相关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以及消费者洞察对释放消费活力至关重要。对于城市运营方、商业运营商以及零售地产品牌运营商方而言,主动把握消费规律,适应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创新培育新型消费市场,让更多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定能让新消费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以及重要引擎。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