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写在神女大扶梯项目上的民生答卷

时间:2025-05-09 16:34:00

在巫山县城高唐组团的中轴线上,一条上接工业路,下连滨江路,中通净坛路、广东路的大通道,像一部长梯,自南向北逶迤而上,连天接云。

这是一条有着1136级台阶,市民称为神女大道的通道,支撑着这座依山而建、因势就形的带状小城。20多年来,它不仅默默承载了当地市民出行的功能,更像一幅缓缓铺展的卷轴,将巫山的秀美风光与人的纯真质朴展现在世人面前。

廿年夙愿终得偿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造就了巫山的浪漫底色。

2003年,巫山人就有了一个瑰丽浪漫的设想——在神女大道上修一条世界级的神女大扶梯。

据当年的《重庆商报》报道称,这座扶梯将自滨江路沿神女大道经市政广场到达城市制高点工业路,设计长度为1380多米,垂直提升高度220多米。这个长度和提升高度,是重庆主城菜园坝到两路口的“皇冠大扶梯”的12倍和4倍。

俯瞰在建的神女大扶梯。熊威 摄

巫山作家张潜回忆:当年,这个宏伟壮观的扶梯设计图,出现在广东路一块广告牌上,既像征求市民的意见,又像宣告一个伟大的工程将从天而降。受当时诸多因素制约,这一构想束之高阁,转眼已是2024年。

拥山川而生灵气,聚平湖而纳毓秀。巫山是旅游名县,城市是旅游城市。在更加便捷市民出行、丰富旅游体验的前提下,巫山县委、县政府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建议,多次深入调研论证后作出决策:发挥城市更新项目更大作用,重启神女大扶梯项目建设。

消息发布后,市民纷纷点赞。20多年的夙愿终于得偿。

事非经过不知难

从征求意见、调研论证,到规划设计、启动建设等,神女大扶梯项目始终牵引着全城市民的目光。

经过方案优化,神女大扶梯总长度约905米,纵向提升高度约242米,相当于80层楼高。项目共划分3段,宁江路至平湖西路天桥为临江段,平湖西路至祥云路为中段,祥云路至复烤厂为上段,共设置扶梯21部、电梯8部(含天桥无障碍电梯)、自动人行道4部、人行天桥2座、跨线通道2座。

此外,巫山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2024年第五次会议再次明确,要有效植入巫山文化、旅游元素,通过文化、艺术手段,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赏景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并与滨江的自然风光有机融合,形成一幅动人心魄的景观画卷,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新地标。

神女大扶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熊威 摄

2024年5月,高唐组团老旧小区交通出行提升工程(神女大扶梯项目)启动建设。

“虽然做过不少工程,但如此大的电扶梯项目还是第一次。”拥有近20年从业经验的张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工程面临的地质地势地貌复杂,某些地段的坡角超过60度。此外,项目地处县城核心地带,地下管线星罗棋布。重重困难考验建设者的水平。

为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设企业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测,掌握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并科学制定了建设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其造成破坏。

目前,神女大扶梯净坛路至春晓路段正在进行坡面高支模钢管支架搭设。此段扶梯建成后可直达复烤厂配套用房,也意味着神女大扶梯主干工程全线贯通。

“项目投运后,神女大道上下段的通行时间将由以前1个小时左右缩短至20分钟,并实现全过程自动化出行。”张杰介绍道。

我看青山多妩媚

立夏后的巫峡口,远山青翠,平湖水碧,云在山巅轻盈,雾随山腰徘徊。

“非常期待这条大扶梯的建成。我的孩子在山上的幼儿园上学,而我家住在江边的小区。每次开车送孩子上学都要绕好大一圈路,还经常遭遇堵车情况。”市民冯女士告诉记者,未来她可以带孩子乘电梯“直达”学校。

一位多次到巫山旅游的山东游客留言:巫山的山很高,平地很少,县城就像搭在梯子上的房子。以前,巫山上下城只能靠弯弯曲曲的盘山路,路很陡,出行很不方便。不过,现在有了一个好消息——“神女大扶梯”正在建设,它会改变这一切!

相关部门负责人称,神女大扶梯沿着神女大道而建,沿线有政府、医院、学校、码头、大型商圈和住宅小区等多个城市功能节点,800米范围内直接服务4万人以上的日常出行。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城区交通结构,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构建绿色集约、低碳环保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为打造“旅游名县”夯实交通基础。同时,更能展现巫山“江城相拥、山水相依”的港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及影响力,让旅客愿意来、留得住、记得住。

江色映碧空,青山多妩媚。当下,让我们从1136步的神女大道开始,一步一步去丈量这份写在神女大扶梯的民生答卷,畅望巫山的未来。

(卢先庆 熊威)

原稿点击:巫山:写在神女大扶梯项目上的民生答卷-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