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石桥藉外卖小哥罗某在东莞大朗取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嘉禾县总工会驻东莞农民工维权服务站律师与驻地工会、人社局及时介入,目前罗某已经获得道路交通损害及工伤赔偿5万余元。这一案例,是嘉禾县总工会参与两地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织密维权网络,架起“连心桥”
嘉禾县常年在东莞一地达9.3万人。针对农民工异地维权“举证难、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嘉禾县以党建引领破题,成立农民工维权服务站,组建律师团,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法治建设。该县创新设立“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即党支部联络员、乡音调解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对经济困难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对身残志坚创业者免费担任法律顾问。近三年来,该县已开展跨省协作联络16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900人次,成功调处劳动争议55宗,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针对农民工维权难点、痛点,该县总工会还与驻地镇街工会协同开展“预防+兜底”双保障,定期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普及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运用“一函两书”机制,从源头减少争议,近三年与驻地协作开展集中法律宣传20余场。
通过整合两地法律援助、仲裁、诉讼、执行全链条资源,跨省打造“调援裁审执”一体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曾某在东莞某镇从一小卖部出来以后突然倒地身亡。据了解,曾某生前在深圳某建筑公司务工,曾某倒地所在的小卖部,门口有相对较比较陡一个小斜坡。律师团与工会、人社一道,通过乡音沟通、乡情融通、乡贤联通、乡俗变通,在几次协商后,其生前所在公司及小卖部依法补偿,目前己案结事了。
从维权到赋能,打造“反哺生态”
来自嘉禾县龙潭镇胡先生开办的东莞某针织厂是工会农民工就业帮扶点之一,吸纳了25名嘉禾藉员工就业。像这样的帮扶点,该县在东莞有380余家。近年来,嘉禾县总工会对接企业资源,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优先吸纳嘉禾籍人员就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近三年累计培训技能人才1200人。
该县还积极推动公益反哺,动员成功务工人员参与家乡建设,近年来涌现出了罗新飞等一大批爱心人士和公益达人。与此同时,该县设立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站,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全年服务超300人次。
“跨省农民工维权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持续优化的系统工程。”嘉禾县总工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党建+服务”模式,探索数字化维权平台,实现“线上咨询、线下调解、跨域执行”无缝衔接,为10万在外农民工构筑更坚实的法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