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头部茶企的“上市突围”,如今踏上了迥异的道路。
曾被寄予“A股茶叶第一股”期待的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茶股份”),突然“刹车”撤回A股申请;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八马茶业”)在多次递表后,转道港股 “苦求生机”;率先登陆港股的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澜沧古茶”)则面临总经理缺位、2024年业绩由盈转亏,甚至因股东“逼宫”致管理层震荡。
三家茶界“顶流”曾同步冲刺A股:中茶背靠央企资源,澜沧古茶手握“普洱茶第一股”标签,八马以 “全品类连锁”模式跑马圈地。这场持续五年的“通关之路”,传递出传统茶企在现代化转型中的选择,是坚守A股,还是异步港股新战场?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茶行业目前未能在A股如愿,但港股依旧是可以努力的方向,对比近期上市的一些消费品企业,只要企业足够优质,就会是资本市场的热点。
澜沧古茶和中茶的“弊病”
闯关资本市场是近几年中国茶行业的“主题”之一。八马茶业、中茶股份、澜沧古茶三家茶企同步递交招股书,一度让业内看到茶企在A股上市的前景。
顶着“普洱茶第一股”在港股上市的澜沧古茶,经历过多次冲刺上市。2020年7月,证监会官网同时发布澜沧古茶和中茶股份两家茶企的招股书。相较于同期披露招股书的中茶股份,澜沧古茶抢先一步获得上会机会,原定于2021年6月3日上会,不过就在上会前一天,证监会发布公告称,鉴于澜沧古茶已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决定取消对其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2022年5月30日,澜沧古茶转战港股,在港股递表。2023年2月,澜沧古茶再次向港交所递表,拟主板上市。
2023年12月22日,澜沧古茶登陆港股,其股价一度达到11.94港元/股,随后破发。时间来到2025年,澜沧古茶便出现问题,1月3日,澜沧古茶发布公告,董事会接到股东提交的临时书面提请议案,要求董事会在即将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增加免去王娟执行董事职务的议案。议案认为王娟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发展需求存在偏差,现阶段无法匹配公司的业务发展。随后王娟因身体原因辞去总经理职位。4月7日,澜沧古茶发布公告称,由于总经理仍未完成聘任等原因,公司将延迟发布全年业绩。此前澜沧古茶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全年由盈转亏。
相较澜沧古茶公司层面暴露的问题,中茶股份面对上市“后继无力”。2020年7月,中茶股份与另一家茶企澜沧古茶一同在证监会官网披露招股书。2023年3月31日,中茶股份就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被中止发行上市审核。2023年6月30日,中茶股份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上交所恢复其发行上市审核。2024年3月31日,中茶股份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在中茶股份上市过程中,2023年3月15日交易所向其发出问询函,但之后公司一直没有对问询进行回复,直到2025年3月21日终止。对于撤回上市申请,据报道,中茶股份方面回应称,此次撤回上市申请是公司基于战略发展的主动调整,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与长期规划,公司下一步将以战略优化为核心,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未来长远发展蓄力。
一位茶行业观察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目前的行业环境下,中茶股份的业绩不会很亮眼,这或许是其撤回申请的原因之一。此外,主板要求具有行业代表性,即在行业内数一数二或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茶叶应该是归为农林牧渔,中茶股份短期内在A股提报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八马茶业“抗压”上市
三家企业中,尽管有着澜沧古茶的前车之鉴,八马茶业依旧对上市抱有信心。
八马茶业前身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主要从事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业务,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再加工茶等全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关产品。
2015年12月,八马茶业顶着“铁观音第一股”的名号,挂牌新三板。仅过两年多,2018年4月,八马茶业便宣布终止挂牌,给出的原因是“长期战略规划调整的需要”。从新三板摘牌一年多之后,八马茶业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信息公示,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于2019年7月24日在深圳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随后历经了3轮问询,八马茶业撤回了创业板的上市申请。2022年9月,八马茶业披露招股书,拟在深市主板上市。2023年9月,八马茶业再次撤回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
筹划上市的同时,八马茶业还完成了一轮融资,新希望草根知本集团旗下昇望基金完成对八马茶业6900万元的Pre-IPO轮投资,以3%股权占比成为正在计划上市的八马茶业的重要战略投资者。2025年1月,八马茶业转道港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也被认为是八马茶业上市的重要机会。
3月,证监会发布了最新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八马茶业及其他九家公司被要求提交一系列补充材料。八马茶业需补充多项信息,并请律师进行核查,出具明确的法律意见。公司需说明公司历次增资与股权转让的价格及定价依据,并确认是否存在未履行出资义务、抽逃出资或出资方式存在瑕疵的情形。对于此前的终止挂牌,八马茶业还需要说明公司前期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详细情况及终止挂牌原因,前期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具体情况及撤回原因,是否计划继续推进A股上市及具体安排。
根据八马茶业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八马茶业2022年和2023年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和21.2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八马茶业的营收为16.47亿元。净利润方面,2022年和2023年八马茶业的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和2.0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八马茶业的净利润从2023年同期的1.96亿元微增至2.08亿元。
截至2025年1月10日,八马茶业的线下门店总数为3501家,包括381家一线城市的线下门店、728家新一线城市的线下门店、1015家二线城市的线下门店以及1377家三线及其他城市的线下门店。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八马茶业新开门店475家,但2024年前三季度仅新增170家加盟店,新开店数量已经放缓。
长期关注茶行业的北京天下名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增永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表面上来看,八马茶业登陆港股的机会比较大,相比于其他专门做单一品类茶的企业来讲,八马茶业的茶品类多,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如果企业做多品类布局,就可以面对不同市场,开发不同茶类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这就更容易去做大。另外,业绩方面,八马茶业还保持着一定的增速,这些都是加分项。
茶业拥抱新渠道
传统的中国茶如何在新零售时代发挥作用,是当前茶企的考题。
在业绩预告中,澜沧古茶对于业绩的下滑提到了线上业务的发展。根据澜沧古茶表示,在线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快速发展对线下实体门店的经营冲击较大,为平衡在线和线下的综合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在线渠道投入了大量的资源,2024年度在线推广及服务费用较2023年同期增长超过50%,但由于缺乏对在线和线下产品的分类规划及价格管控,在线渠道未获得大幅销售增长的同时亦进一步冲击了线下门店的经营。
社交电商成为一些品牌的新增量,但中国茶企仍在探索如何与社交电商融合。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及2025年趋势展望》显示,2024年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总额3257.6亿元,均价135元/千克。从渠道上看,品牌专营店销售情况持续向好,销售业绩均增加15%以上;预计2024年全国茶叶网上零售额约370亿元,增加6%;直播电商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增加10%以上。
八马茶业的线上业务也在不断增长。根据八马茶业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其线上渠道产生的收入分別为4.94亿元、6.23亿元及5.53亿元,分別占同期总收入27.2%、29.3%及33.6%。
邓增永表示,近年来中国茶的消费还是上升的,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群体喝茶的体量增长较大。以农夫山泉为例,2024年农夫山泉茶饮料产品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报告期内录得收益167.45亿元,超过饮用水的收入,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茶行业总量在增加,但消费结构在调整。“茶企业应当不局限于品牌专卖店,要围绕如何高效触达企业或产品的目标人群来谋划,形成多元渠道组合。同时,积极思考如何将数字化融入日常经营,建立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数字化营销模式。”
一位消费品投资人对新京报记者指出,中国原叶茶行业的企业品牌还很少,建立新的茶叶品牌的难度也较大,加之我国人均饮茶量增长缓慢,传统原叶茶行业的发展多年来面临挑战。这些挑战也会增加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难度和进度。对原叶茶企业的IPO申请,监管部门不仅要关心注入收入利润、关联交易、合法合规等一般性问题,也会关心未来的增长潜力、行业空间、经销商管控等个性化问题。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