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280%!“东方香调”如何征服“年轻鼻子”?

时间:2025-08-25 07:56:00

百合香的清润、鹅梨帐中香的甜暖、龙涎香的沉厚……这些“东方香调”,正从文物典籍、深院高墙中走出,融入寻常生活。

中式香渐成消费新宠 图源:消费日报网

“人之喜香,如花之向阳。”近年来,嗅觉经济持续升温,东方香调强势崛起。今年2月以来,淘宝中式香订单量环比增长280%,香薰炉、香插等工具订单量环比大涨480%,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头好”。

穿越千年的香气,何以在快节奏的当下,既守得住古韵,又讨得了新欢?

一香蕴百味

香,贯穿古今,从历史深处袅袅飘来,于岁月流转中沉淀下多元价值,为中式香氛产业蓬勃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宋《听琴图》中焚香抚琴的场景

香随墨韵,是流淌千年的雅趣。

从先秦用香祭祀到唐宋香事盛行,香始终是风雅象征,在宋代,焚香与点茶、挂画、插花并称为“宋人四雅”。品茗抚琴时点香增韵,官吏赴朝时以香熏衣,友人相聚、恋人定情皆以香为媒,氤氲香气里藏着生活的精致。

如今这份雅趣依旧鲜活。书房案头燃一支线香,香气漫溢间,寻常日子便有了诗意。当代人借这缕香打造仪式感,让千年前对雅致生活的追求,有了新的延续。

香药有灵,藏着千年实用智慧。

古人早早就发现香材的妙用,如艾草燃烟可驱蚊避秽,丁香含口能清新气息,苍术熏蒸可防疫祛病。《本草纲目》等医药著作中记载了大量芳香药物及疗法,从日常洁净到时令保健,香气是护佑生活的隐形屏障。

这份实用在现代工艺下解锁了更多可能,如薰衣草精油助眠枕、薄荷香薰醒神贴、陈皮香包祛湿袋……老祖宗的草木智慧,借由香薰机、便携香膏等新形态,融入办公、出行等场景,成了现代人的生活小帮手。

网上中式香产品琳琅满目

香气入心,浸润深厚文化底蕴。

诗词歌赋中,香是常客。李白的“博山炉中沉香火”写尽雅致,李清照的“香消酒未消”诉尽情思,香成了文人抒发心绪的媒介。古代文人相聚,常以香会友,品香、论香间灵感迸发,故有“无香何以为聚”之说,催生出无数佳作。

香气的文化韵味绵延至今,中式香氛品牌从古籍中寻香方,重现“二苏旧局”“雪中春信”等经典香韵。年轻人品香时读背后典故,在袅袅香气中触摸历史文脉,让千年香文化以鲜活姿态融入当代生活,成为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香潮漫卷

这几年,中式香氛跻身消费新宠。今年2月以来淘宝订单量环比大增,来自“95后”“00后”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0%。走过千年岁月的这缕香,缘何俘获年轻人的“芳心”?

即墨区赫柏香草园种植大量香草 图源:爱青岛

“过去香氛是雅物,如今香氛是治愈”。

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曾说,“感情和气味是这么一种东西:它们犹如光之于太阳,音乐之于风。”科学印证,气味能直接与大脑的记忆中枢相连,唤起情感;国潮文化的兴起,更让承载着东方韵味的中式香氛,精准契合了年轻人的情绪消费与文化认同需求。

忙碌的年轻人通勤时揣着艾草香包提神,下班后燃线香驱散“班味”,睡前点香薰舒缓神经,偶尔复刻古人“案头燃香伴书卷”的闲趣……香氛成了情绪调节的帮手,既是气味上的享受,也是情绪上的疗愈。

“新路子新玩法,开辟出新香道”。

传统香道破圈,离不开多元创新。比如,产品端融入巧思,香膏、香囊、香片等新形态不断涌现。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暗香盈袖花囊手镯”,藏着一枚香丸,佩戴时腕间暗香盈盈,成为全网爆款。

又如,传播端善用互动与场景。非遗传承人直播时搓香丸讲香史,线上“种草”,引弹幕“想学”刷屏;仙游沉香博物馆设香囊DIY、香篆体验等项目,让香文化可感可玩,自然圈粉年轻人。

青岛金王的香氛产品在广交会上受到国内外客商青睐

“为每一缕香气,织密产业的网”。

原料种植规模化,生产加工规范化,产销链路协同化……逐步完善的产业生态既稳固了香品品质,也让千年香韵有了融入现代生活的根基。

在青岛,“香产业链”日渐丰满。即墨区赫柏香草园种植200余种香草,年产量1200多万株,形成“种苗—深加工—文旅”的完备链路;平度非遗传承人王亚利的手造企业朝规模化、品牌化发展,60余种产品销往海内外,形成从手艺到市场的闭环;全球领先香氛供应链整合商青岛金王,在青岛打造集调香、设计、检测、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如何香远益清?


借消费升级东风,中式香氛持续升温,为传统香产业带来增长机遇。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香氛市场规模达181.5亿元,同比增长24.25%,2025年预计增至254.4亿元。未来,如何让这缕香飘得更远、更久?

青岛非遗传承人窦元刚复原古法制香

科技为翼,让古香乘新意漫过时光堤岸。

传统香业是门老手艺,融入现代生活仍需借技艺破局。

守住“唯有香如故”的本真。青岛非遗传承人窦元刚为复原古法,在藏香工坊学配伍、到沉香林亲历采香、埋首典籍研究,以匠心传承技艺,筑牢产业根基。

解锁“老香生新韵”的技法。中国香都永春的香企以“非遗+科技”融合,用低温萃取、智能调香活化古方,开发功能性香品;通过智能化平台提质增效。唯有守根脉、应新变,老香业方得长盛。

文化为魂,让非遗香火在新瓷碗里续燃。

文化是中式香的核心魅力,非遗传承需在守正中寻巧思。平度探索“城市文化+产业带动+文化IP+非遗体验”路径,研发“二十四节气”香品,借互动体验、非遗课堂等让香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青岛莲华岸制香厂从琅琊文化中挖掘香方,掺牡蛎壳粉、海藻提取物制“琅琊贡香”;青岛天恩合香将崂山桂花、艾草融入古方。香企不妨深挖文化,融合非遗与文创IP、在地文化与本土香料,让香品具时光厚度与生活温度,获得持续生长力。

平度市非遗传承人王亚利向外国友人介绍传统制香工艺产品 图源:光明日报

开放为径,让东方香息随季风掠过山海。

海外市场对特色香品需求正盛,出海是中式香拓版图的契机。永春香已探索出路径:从畅销东南亚到出口欧洲,借跨境电商、展销中心等建起分销网络,预计今年底外贸出口达40亿元。

国内香企在借鉴的同时,不妨顺势拓深,如以“海上香路”为引,办国际香文化节,借文化叙事讲透中式香底蕴,让文化输出与产品出海同频,助力中式香氛立足世界舞台。

“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这缕东方香韵牵着古韵的根,也映着当下的光,在守与变中生生不息,自当香远益清。


来源|青岛宣传 文字: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