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联通青岛国际局通信枢纽楼全面封顶。施工方供图
早报8月18日讯 8月16日,由中铁建工二公司承建的2025年山东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国际局通信区域1号机房顺利封顶。至此,该项目三栋单体全部实现封顶,标志着总投资近4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45万平方米的青岛国际局通信枢纽楼工程取得阶段性胜利。
去年,我国在原有9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基础上,新批复新增6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青岛作为首个申请城市在列,凭借海底光缆等基础优势获得新增许可,该出入口局成为30年来国家首次设立、北方唯一新增的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依托出入口局资质,青岛将加速推进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试点。青岛市出入口局启用后,青岛至韩、日、美等国家的国际通信无需经北上广中转,时延可降低10毫秒左右,构建起更高效的跨境信息传输通道,为数字经济全球化筑牢网络底座。
受既有施工条件及项目特殊性的限制,该工程对施工工艺水平及资源调配提出极高要求。据该项目技术部长袁廷威介绍,复杂地质与既有管线保护以及高荷载施工用房是项目的两大特点也是两大难点。据了解,项目地处原回填土区域,地质条件复杂,项目部使用全护筒施工以及自平衡检测方法,倒排工期并细化各阶段任务,明确人力、机械等资源投入计划,确保施工节奏与目标同步,65天完成197根灌注桩,夯实了地基,该工法获得2025年度青岛市房屋建筑工法。
另外,地下存在多条国际海缆,因属国家级关键设施无法迁移,项目部组成攻坚团队,施工前采用“钢板桩支护+混凝土上盖”专项保护工艺,在保护既有线缆的前提下,大幅缩短了作业周期。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徐美中 实习生 左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