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绿色新赛道 以发展“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

时间:2025-03-21 11:07:00

3月20日,在新疆圣瑞绿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流水线作业。(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生产厂区。(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贾梦妍 李宁艳)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如果说,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道不易掌控的普遍难题,那么,善于应对挑战的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无疑找到了突破口:从产业向新到增长向绿,米东区持续抢抓绿色低碳新赛道,以发展“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积蓄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关键词:绿能

一块锂电池的炼成,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要经过众多工序和环节,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3月20日,走进位于米东区的新疆圣瑞绿源新能源有限公司4号车间,数字化信息管控平台映入眼帘,一个个机械臂在现场工作人员的电脑操作下井然有序地高速运转。同时,工作人员严格做好品质监控,确保下线产品质量达标。

“目前,我们公司采用磷酸铁锂技术工艺,生产出来的电芯具有良好的性能寿命和安全保障。”新疆圣瑞绿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经营管理部经理黄斌说。

从工人入场施工,到具备生产条件,这家公司项目一期5GWh储能锂电池产线仅用了66天实现了从奠基到投产的跨越,助力新疆新能源储能产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为米东区打造“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基地注入强劲动能,也成为近年来米东区落地投产最快的项目。

该项目核心应用在新能源光伏风电配储及电网侧用户侧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工商业储能等。项目一期的成功建设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填补了储能领域的空白。

米东区各企业坚持“先立后破”、创新与传统业务并举,着力构建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等机制,攻坚硬核科技、贡献澎湃绿能。

连日来,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 400万千瓦时独立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正在加紧施工,确保今年6月30日建成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储能单元投产、12月30日全部投产。项目投运后将显著提升新疆电网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提供坚实的基础,推动地方新型储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将加快施工,保质保量完工,为乌鲁木齐市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华电绿能乌鲁木齐发电有限公司米东公司总经理唐永超说。

3月20日,在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以下简称乌石化)高耸的塔林与管线交错,现代化的装置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不断奏响工业生产进行曲。在这里,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步伐正齐头并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乌石化化肥部,三条自动包装生产线机器轰鸣,工作人员精细操作,一粒粒白色尿素小颗粒从流水线下来,直接装袋装车后,即将运往乌鲁木齐周边及伊犁、塔城、阿勒泰、阿克苏等地,以及疆外市场销售。

“装置创造了连续无间断运行464天的历史记录,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尿素产销‘零库存’。”化肥部党委书记、副主任韩广明说,化肥部在保证生产优质尿素的情况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努力实现绿色生产。

关键词: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既包括科技和产业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与制度层面的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

作为新疆氯碱工业的“排头兵”,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双轮驱动,实

现PVC产能从30万吨到70万吨的跨越式增长,研发强度达3.65%。

该公司聚焦开发多元化产品,在传统SG-5型PVC树脂上,开发SG-3型电缆专用料,SG-8型发泡板专用料,拓展产品结构等。今年一季度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公司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5%,工业增加值更是实现了168.5%的大幅上涨,成功迎来了2025年一季度的“开门红”。

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孟涛说,今年,公司将进一步贴近市场,围绕高附加值产品、工业数智化等方面,持续开展研发工作,计划再投入1.6亿元进行推动“机器人+工业互联网”联动、开发PVC高附加值专用料等研发,同时研发“食品级次氯酸钠”“试剂级粒状氢氧化钠”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

“无论各行各业,创新对一个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乌鲁木齐市亚欧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蒋丽丽说。

乌鲁木齐市亚欧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专攻锂金属产业,建立了研发、设计和生产体系,开发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工艺。产品包括特种合金高纯金属锂、电池级金属锂、工业级金属锂、医用金属锂粒锂片、石油化工用锂粒等多种规格。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生产技术与装备和新产品研发是技术创新的重点。其中,氯化锂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技术,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型电解槽技术与装置,项目已进入研发阶段,预期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电解槽,能耗水平将达到国内先进值。

“后期,我们将针对自动化、新能源、航空航天、合金材料、医药、石油化工等领域开发相关材料制备先进技术,达到产业化、工程化的目标。”蒋丽丽说。

关键词:强链

一流企业“链”就一流产业。作为产业链的核心和灵魂,来自我市的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充分发挥“头雁”作用,激活“雁阵效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征程中,聚链成势、聚势成潮。

在乌石化芳烃主控室内,对二甲苯(PX)装置主操马冰手持对讲机向正在现场调整操作的员工传递工作指令。PX装置内,操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旋动阀门,仔细观察,确认参数变化情况。整个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精准把控每一个调控细节,为芳烃装置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芳烃产业链中,PX与精对苯二甲酸(PTA)是连接石化工业与纺织服装产业的“关键一环”。PX由原油炼化而来,是生产PTA的原料,而PTA进一步加工成聚酯,最终用于涤纶纤维、瓶片及薄膜等产品。其中,约65%的纺织原料和80%的饮料包装瓶源自PX产业链。

乌石化芳烃装置扩能和原料配套改造项目、新建PTA项目,这两个项目是米东区今年新建的工业重点项目。

芳烃部党委书记、副主任徐雷介绍,芳烃部有11套运行装置,他们持续开展技术攻关、落实提质增效措施,按照81.5万吨PX的年度生产计划组织生产。

“我们在原油加工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汽柴油产量,增产PX、石油苯,芳烃产销创历史最优,化工业务价值创造能力实现新突破。”徐雷说,通过回收低温热发生蒸汽、产低温热水、提高电气化率、优化物料换热流程等措施,项目投产可减少碳排放11万吨/年。

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米东区PVC的链主企业,积极与乌鲁木齐周边的PVC应用新领域的下游企业对接,拓展SG-8型和SG-3型PVC的产品应用,对使用非SG-5型PVC用来生产广告板、装饰装修板材的企业进行产品定制化生产,从链头延伸至中间链条,探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孟涛说,公司还将专注于耗氯产品的研发,密切关注农药、医药中间体、氯磺化聚氯乙烯树脂等涉氯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不断完善企业的配套体系,确保氯产品的稳定供给,并延伸产业链。

“我们要担起产业龙头企业的作用,为乌鲁木齐的建设贡献更多华泰力量。”孟涛说。

以“绿色”之名,迎接“双碳”愿景。下一步,米东区将坚持走好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全力构建“3+ 3+2”新型工业化体系,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再增动力。